處暑快三三期必中
緊跟在立秋節氣後面的節氣是處暑。處暑的交節時間在每年的8月22日前後,自太陽到達黃經150°時始。歷書雲:“鬥指戊為處暑,暑將退,伏而潛處,故名也。”《月令十二集解》中則曰:“(處暑)七月中,處,止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。”處暑時節,三伏天氣已過或已接近尾聲,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,故民間有“處暑寒來”的諺語。但是,處暑節氣期間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,晴朗之日的午後仍可感到十分炎熱,故民間有“秋老虎,毒如虎”之說。清代《清嘉錄》一書的作者顧鐵卿也曾說:“土俗以處暑後,天氣猶暄,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;諺雲:處暑十八盆,謂沐浴十八日也。”其意思是說,進入處暑後還要經歷大約18天的流汗日。但是,處暑節氣期間炎熱的氣候畢竟已接近尾聲,白天的氣溫雖然仍較高,但早晚的溫度已經變得很低,因此要註意隨天氣變化而增減衣服,小心受涼感冒。處暑節氣期間氣候的顯著特征為幹燥少雨、空氣濕度小。
在處暑期間人們往往有這種感覺:皮膚變得緊繃繃的,甚至起皮脫屑,毛發枯而無光澤,頭皮屑增多,口唇幹燥或裂口,鼻咽燥得冒火,大便結幹,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“秋燥”。秋燥是由於氣候幹燥造成的,而且此節氣期間的“秋燥”屬溫燥,發展為病征多表現為咳嗽少痰、咽幹不適、鼻燥口幹、手腳心熱等。此外,處暑期間某些疾病(如支氣管擴張、肺結核等)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,因此,處暑時節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防秋燥。
預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強身體素質。首先,要確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質量。睡眠可消除人體的疲勞,使人的大腦及肢體得到充分的休息。睡眠還能使人體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,增強機體的抵抗力。其次,要加強晨練。晨練應從早晨剛醒來便開始,早晨醒來後最好能先在床上靜躺一會兒,然後再下床到室外進行體育鍛煉,因為剛睡醒時是人心臟最弱的時候,不能突然進行強度大的活動。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,盡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,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。處暑期間,飲食調理方面應註意多吃些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,如番茄、辣椒、茄子、馬鈴薯、葡萄和梨等,少吃油膩的肉食,以幫助克服秋乏之感。這是因為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,而多吃堿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,消除疲勞。
上一篇:立秋快三三期必中
下一篇:秋分快三三期必中